期刊导读

北方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

来源:北方文物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年02月22日 09:38:58

大豆在我国各地区都有栽培,尤其东北地区所产大豆最为出名。大豆应用也较广泛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大豆磷脂、异黄酮、乳清蛋白、蛋白肽等,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。大豆在农业发展中,其种植面积也较广泛,科学种植、有效管理是大豆种植中不可或缺的因素,但其中也经常会出现诸多种植不规范、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问题。因此,应加大对大豆种植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,从而保证大豆产量与质量。

1 大豆种植技术

1.1 种植时间与品种选择

在北方,大豆一般在春、夏两季播种,春季播种时间一般会选在清明后(4—5 月),成熟时间在9 月;夏季播种是麦收后,在6 月开始播种,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收获。大豆种植也要根据气候条件、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而定。北方春季气候干旱多风、降水少,在品种选择上,应按照高产、高油、高蛋白、抗寒、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选择,这样大豆种植效益才会有显著提升。

1.2 播种前处理工作

在播种前,按照种植地实际土壤情况,进行合理翻耕整地,可有效杀死隐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卵,也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。在翻耕过程中,要将土壤表面的杂草和障碍物清除干净,还要确保土壤充分得到熟化[1]。可以进行蓄水保墒处理,如墒情不好的地块,可在开播前灌水1 次,只需把土壤浸湿即可。只有土壤水分含量得到保障,才能更好地促进大豆生长发育。

整地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,尤其是特定地区及耕地茬口在具体生产条件和生态特点方面,要切实有效地开展与灵活应对。

有些深翻地区的基础地块,可使用拣净茬子方法,耙深要确保在13~16 cm,结合翻耙进行,并且耕翻深度要达到20 cm 以上,土壤中无大的土块最好。土壤翻耕可以与机械配合,工作效率会得到很大提升。

1.3 栽种技术

1.3.1 双条播种

选择在地势平坦、经过秋翻或者耙茬深松的地块。种植时密度不宜过大,可利用机械进行平播。两行之间的行距,小行距在13 cm 左右、大行距在45 cm 左右。

1.3.2 窄行密植

此技术适用于矮苗大豆品种,产量高、生长期长的品种不适合使用此种方法。在用此方法种植时,一定要确保播种深度,不宜过浅或过深,也要保证幼苗出土时间,这样大豆植株才能够稳定、健康生长。

1.3.3 等距穴播

此方法水肥需充足,栽种时行距要在70 cm 左右,穴距在15~20 cm,每个穴保证3~4 株苗。可以用玉米或小麦作为前茬栽种,从而提高大豆质量。

1.3.4 垄体分层种植技术

在种植垄体的下层进行合理施肥与浇水,对使用的种植机器进行有效调控,以此保证大豆植株的密度,这是一种新型种植技术。在种植期应选择优质的品种,因其自身具有一定抗病能力,有着提升大豆垄体营养成分及输送营养成分的能力,从而施肥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,也能保证幼苗的成活率。

1.4 田间管理

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有除草、灌溉、施肥3 种方法。①除草时可使用人工除草和机械喷施除草剂两种方法同时进行,去除田间病枝、枯枝和容易寄生病虫害的植物,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好处:其一可以减少病虫害寄居的场所,也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。其二是可以杜绝杂草与大豆争抢吸收养分。除草剂选用上可选择低残留、高效、低毒的产品。②灌溉时要根据当地气候与条件进行,灌溉方式可以采用滴灌、渗灌、管道输水等节水技术方法[2]进行,以此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求。③施肥。在整个大豆生长过程中,需要注重肥料的合理施用,氮、磷、钾肥料要配备合理的使用量,过量施肥会导致徒长。如果大豆出现脱肥现象,需要在根外进行追肥处理。在大豆整个栽培过程中要加强管理,才能保证大豆健康生长。

2 病虫害防治

2.1 生物防治

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生物拮抗方法防治,其中包含生物防治、寄生性天敌防治等,这些都是无公害防治措施。例如,大豆食心虫是一种较小的红虫,虫食率最严重时达30%~40%,进行生物防治时可选择在花期后到结荚期,用99%矿物油(150~200 倍液)与苏云杆菌(1 000 倍液)混合后进行喷施防治。寄生性天敌,如草蛉、卷叶螟、塔六点蓟马、横纹蓟马等,都是通过天敌寄生蜂方法进行防治,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

2.2 化学防治

上一篇:北方家庭园艺室外空间设计措施探析

下一篇:对北方农村冬季自来水供水设施管护的思考

Copyright © 2021 《北方文物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