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
1.1 数据来源
1.2 研究方法
1.2.1 景观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
1.2.2 空间主成分分析(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, SPCA)
1.2.3 景观综合生态风险指数(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dex, ERI)
1.2.4 最小累积阻力(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, MCR)模型
2 结果与分析
2.1 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
2.1.1 区域“自然环境-人类社会-景观格局”3个维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
2.1.2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
2.2 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优化
2.2.1 生态源地的确定
2.2.2 景观格局阻力表面
2.2.3 区域生态廊道的构建
2.2.4 区域生态节点的建立
3 结 论
4 讨 论
文章摘要:以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为出发点,基于土地利用、土壤类型、DEM数据、道路、居民点等数据,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,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、加权叠加分析,得到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,并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以优化生态网络结构.结果表明:北方农牧交错带低、较低、中、较高、高风险区的占比分别为0.07%,16.54%,64.32%,19.05%,0.02%;低、较低景观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农牧交错带东北段大部分区域、西北段局部区域;较高、高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华北段和西北段部分.研究选取29个生态源地,构建51条生态廊道,识别出34个生态节点,形成"点-线-面"多层次生态网络优化格局.在今后的建设中,应强化生态源地的保护、加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建设,以形成稳定的、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.
文章关键词: